点击 11回复 0 原帖 07-29 17:29   精华2

2025年上半年肉牛市场价格报告解读,下半年行情分析!

一、活牛均价27.2元/公斤连涨3个月出现下跌趋势

2025 年 6 月全国活牛集贸市场均价为 27.20 元 / 公斤,环比下跌 0.77%,同比上涨 7.94%。这一价格表现既反映了短期市场波动,也揭示了中长期供需结构的深刻调整。

从近年 6 月数据看,2022-2025 年活牛价格均值为 30.14 元 / 公斤,峰值出现在 2022 年(35.88 元 / 公斤),谷值为 2024 年(25.2 元 / 公斤)。

这种波动本质是牛周期的典型表现 ——2022 年受非*洲*猪*瘟后消费替代效应推动达到历史高位,随后因产能扩张导致 2024 年价格触底。

2025 年同比回升 7.94%,表明行业正从深度亏损中逐步复苏,但环比下跌 0.77% 则显示短期供应压力仍存。

从近 13 个月监测数据看,活牛价格从 2024 年 6 月的 25.2 元 / 公斤波动至 2025 年 6 月的 27.2 元 / 公斤,峰值出现在 2025 年 5 月(27.41 元 / 公斤),谷值为 2025 年 2 月(24.2 元 / 公斤)。

这一波动轨迹与饲料成本变化高度相关:2024 年下半年豆粕价格下跌缓解养殖成本压力,推动价格回升;2025 年 2 月玉米价格上涨叠加需求淡季,导致价格回落;随后 3-5 月因屠宰企业集中备货,价格再度冲高。但 6 月后饲料成本(尤其是豆粕)再次上涨,抑制了价格上行空间。

区域差异方面,广东、湖南价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云南、四川等西南省份价格偏低。这种分化源于多重因素:广东作为消费大省,本地牛源自给率不足 40%,依赖跨区域调运,流通环节加价率达 20%-30%;而云南虽为养殖大省,但本地消费以黄牛肉为主,西门塔尔等外来品种竞争激烈,且饲料成本因干草料依赖外运居高不下,导致价格贴近成本线。

价格波动的核心驱动因素包括:

供应端收缩:2024 年能繁母牛存栏较峰值减少近 10%,导致 2025 年犊牛供应同比下降 10%。内蒙古、河南等主产区存栏量下降尤为显著,牛源缺口逐步显现。

成本支撑:2025 年上半年玉米价格同比下跌但环比上涨,豆粕价格先抑后扬,饲料成本占养殖总成本的 70%,成本刚性对价格形成底部支撑。

政策干预:商务部对进口牛肉的保障措施调查及中美关税政策调整,抑制了低价牛肉进口冲击,增强国内价格稳定性。

二、牛肉均价69.82元/公斤,价格传导滞后,区域分化明显

2025 年 6 月全国牛肉集贸市场均价为 69.82 元 / 公斤,环比微跌 0.01%,同比微涨 0.03%。这一 “弱平衡” 状态反映了活牛价格传导滞后与终端需求疲软的双重压力。

从近年 6 月数据看,2022-2025 年牛肉价格均值为 77.53 元 / 公斤,峰值出现在 2022 年(86.74 元 / 公斤),谷值为 2024 年(69.8 元 / 公斤)。

这一波动与活牛价格周期基本同步,但跌幅小于活牛,显示屠宰加工环节通过提高鲜销比例、压缩冻品库存来维持利润。2025 年同比微涨 0.03%,表明行业在经历深度调整后逐步企稳,但环比下跌反映消费端尚未完全复苏。

近 13 个月监测数据显示,牛肉价格从 2024 年 6 月的 69.8 元 / 公斤波动至 2025 年 6 月的 69.82 元 / 公斤,峰值为 2025 年 5 月的 69.83 元 / 公斤,谷值为 2025 年 2 月的 65.3 元 / 公斤。

这种窄幅波动与进口牛肉替代效应密切相关:2025 年 1-5 月进口牛肉量同比下降 11.76%,但国产牛肉与进口分割品价差收窄至历史低位,部分抵消了进口减少的利好。此外,猪肉价格低位运行(白条均价同比下跌 3.07%)分流了部分消费需求。

区域市场呈现 “南高北低” 特征:广东、湖南等消费大省价格突破 80 元 / 公斤,而贵州、云南等养殖大省价格仅 70 元 / 公斤左右。这种差异既源于消费能力分化,也与产品结构有关 —— 广东偏好 1500 斤以上大体型牛,出肉率高且适合规模化分割,而西南地区以中小体型牛为主,终端溢价空间有限。

价格低迷的深层原因包括:

消费降级:经济下行压力下,居民对高价牛肉的接受度下降,部分消费者转向猪肉、鸡肉等替代品。2025 年上半年重点批发市场牛肉到货量同比下降 9.86%,反映需求端疲软。

进口冲击:尽管进口量减少,但巴西等主产国牛肉出口单价突破 5000 美元 / 吨,进口到岸价与国产价差收窄,削弱了替代效应。

加工利润压缩:屠宰企业面临活牛采购成本上升与终端售价滞涨的双重挤压,部分小型屠宰场因亏损停宰,行业集中度提升。

三、下半年行情预测,高位震荡、区域分化

综合供需基本面与政策环境,2025 年下半年肉牛市场将呈现 “高位震荡、区域分化” 格局,具体趋势如下:

1. 活牛价格:先抑后扬,波动中枢上移

短期(7-8 月):受饲料成本上涨(玉米偏强震荡、豆粕触底反弹)及需求淡季影响,价格可能小幅回落至 26-27 元 / 公斤。但能繁母牛存栏持续下降形成的供应缺口,将限制跌幅。

中期(9-10 月):中秋国庆备货拉动需求,叠加进口保障措施落地(预计 9 月出台限制政策),价格有望回升至 27.5-28 元 / 公斤。华南地区因旅游餐饮旺季支撑,价格可能突破 29 元 / 公斤。

长期(11-12 月):若豆粕价格持续上涨,养殖成本压力加剧,养殖户可能提前出栏,导致价格回调;但春节前消费高峰又将支撑价格,预计全年均价维持在 27-28 元 / 公斤区间。

2. 牛肉价格:旺季冲高,区域分化加剧

消费端:中秋国庆、春节等传统旺季将拉动需求增长,预计 8-9 月牛肉价格环比上涨 3%-5%,主产区均价突破 72 元 / 公斤。但替代品猪肉价格低位运行(预计全年均价 18-20 元 / 公斤)可能抑制涨幅。

区域差异:华南地区(如广东)因需求旺盛且牛源紧缺,价格可能突破 85 元 / 公斤;西南地区受边贸牛(越南进口)冲击,价格维持在 70-72 元 / 公斤。高端冰鲜牛肉、预制菜原料等细分市场需求稳定,价格涨幅将高于普通牛肉。

进口替代:若保障措施落地导致进口量进一步减少,国产牛肉供需缺口扩大,价格可能超预期上涨。但需警惕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如美国牛肉创历史新高)传导至国内进口成本。

3. 风险提示

成本风险:豆粕价格若反弹至 4000 元 / 吨以上,每头牛利润将减少 1000 元以上,可能引发养殖户抛售。

政策风险:进口保障措施的具体实施力度(如关税调整幅度)及执行时间存在不确定性,可能影响市场预期。

疫病风险:夏季高温高湿环境易诱发牛结节性皮肤病等疫病,若局部爆发可能导致区域性供应中断。

四、养殖户如何应对?下半年策略建议

1. 养殖端

优化出栏节奏:北方养殖户可延迟至 9 月需求高峰出栏,避开 7-8 月集中上市期;南方养殖户应利用旺季需求提升,优先出栏大体型牛以获取溢价。

成本管控:通过签订远期饲料采购合同、推广秸秆青贮技术降低饲料成本,对冲豆粕价格上涨风险。

产能布局:适度增加能繁母牛存栏,抓住政策补贴机遇(如部分地区对母牛扩群给予 300 元 / 头补贴),为 2026 年供应缺口做准备。

2. 加工端

产品升级:加大高端冰鲜牛肉、调理品研发,迎合消费升级趋势,提高产品附加值。

库存管理:合理控制冻品库存,避免旺季需求不及预期导致库存积压。

供应链整合:与养殖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锁定优质牛源,降低采购成本波动风险。

3. 政策端

精准调控:加快进口保障措施落地,明确关税调整方案,稳定市场预期;同时加大对中小养殖户的信贷支持,缓解资金压力。

区域协调:推动 “北牛南运” 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降低跨区域调运成本,平衡区域供需差异。

监测预警:建立覆盖饲料成本、存栏量、疫病动态的实时监测系统,为市场主体提供前瞻性决策支持。

2025 年上半年肉牛市场在供应收缩与需求疲软的博弈中呈现 “弱复苏” 态势,活牛价格同比回升但环比承压,牛肉价格维持低位震荡。

下半年随着进口保障措施落地、饲料成本波动及消费旺季来临,市场将进入 “高位震荡、区域分化” 新阶段。养殖户需把握出栏节奏、强化成本管控,加工企业应聚焦产品升级与供应链整合,政策制定者需加强市场监测与风险预警。

总体而言,行业已进入新一轮周期的上行通道,但短期波动风险犹存,理性决策与灵活应对将成为制胜关键。


举报收藏 0打赏 0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200124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