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王去菜市场买肉,心里头那个滋味儿,真是五味杂陈。
往日里,猪肉可是餐桌上的硬通货,可眼下,那价格就像坐了滑梯,一路向下,看得人心里直犯嘀咕,这到底咋回事儿?
你以为这只是寻常的价格波动?
可不是那么简单!
这背后,牵动着亿万家庭的餐桌,决定着无数养殖户的“生死存亡”,一场悄无声息的“猪周期”大考,正在2025年8月的山东大地,轰轰烈烈地上演。
你的早餐肉馅、午餐排骨、晚餐红烧肉,甚至是孩子们嘴里的香肠,都和这场看不见的“战争”脱不开干系。

您瞧着吧,这猪价,可真让人“愁白了头”!
山东省畜牧兽医局的权威报告摆在那儿,清清楚楚地写着:8月第32周,也就是8月4号到10号那几天,咱山东的肥猪出栏均价,就跌到了14.25元一公斤!
这数字,跟去年同期一比,那可真是“腰斩”啊,足足跌了29.66%!
环比也降了1.86%,连续两周都在14块钱以下“趴窝”呢。
你说,这滋味儿,是不是比吃黄连还苦?
这还不算完呢。
到了8月18号,全国外三元生猪的平均价,更是跌到了13.73元一公斤。
山东作为全国数一数二的生猪主产区,自然也跟着“病恹恹”地调整。
那时候,多少散户养殖户啊,眼瞅着自己的养殖成本线都快“保不住”了,心里那个煎熬,真是“心在滴血”!
他们舍不得卖啊,总想着再等等,兴许还能“逆风翻盘”呢!
巧了,这时候正赶上开学季,学校、食堂都得备货,这需求一上来,8月20号前后,价格总算“小荷才露尖尖角”,回升到了13.6到13.8元一公斤的区间。
可说句大实话,这点儿反弹,就像“雨后的小水洼”,看着有点儿水,可禁不住太阳一晒啊!
这基础,那是相当相当不稳固。
生猪价格这么个光景,那咱们餐桌上的猪肉呢?
也跟着“萎靡不振”呐!
同期猪肉的平均价是25.68元一公斤,同比下跌了22.6%,环比也微微降了0.62%。
这大热天的,谁愿意在家大口吃肉啊?
空调房里,清淡小菜才是王道!
高温天气直接“抑制”了家庭的猪肉消费,购买量是直线下降,同比减少了12%!
餐饮行业虽然有点儿“起色”,可也就恢复到往年同期的80%水平,离“大口吃肉”那会儿还远着呢!
白条肉在市场里“走不动道儿”,屠宰企业那边也是“半死不活”,开工率才勉强爬到58%。
这说明啥?
说明咱们老百姓买的少啊!
终端市场,那可不就是“猪肉多得卖不完”的局面嘛!
为啥这猪价就是“扶不起的阿斗”呢?
咱得从根儿上找原因!
这背后的“推手”,可不简单,得从供给、需求和政策这“三维”角度来好好掰扯掰扯。
先说这供给端,那可是“产能大爆发”,出栏节奏都“乱了套”了!
这能繁母猪的存栏量,那就是猪肉市场的“蓄水池”啊!
六月末,全国能繁母猪的存栏量高达4043万头,这都超出正常保有量3.7%了!
池子满了,水能不往外溢吗?
更别提咱山东,规模猪场的生猪存栏量竟然同比增长了15.4%!

这三季度,产能还在持续“兑现”,源源不断地往外冒猪,你想想,这价格能不跌吗?
再说了,政策一说要“降重”,那些养殖大企业们立马响应,牧原这些龙头老大,生怕掉队,赶紧把出栏均重从5月份的水平降到了119到125公斤!
这就像是“提前释放”了一批肥猪,短期内市场上的猪肉就更多了,你说这供应压力,能不大吗?
以前搞二次育肥的,那都是投机客的“天堂”!
交易占比一度高达15.46%!
现在呢?
直接“凉凉”了一大半,降到了8.86%!
虽然投机性出栏是减少了,可有些散户啊,就是“不见棺材不掉泪”,总觉得再等等就能赚回来,结果越压越亏,还把市场搅得不得安宁,局部推高了价格波动,你说这事儿,矛盾不矛盾?
再看看需求端,高温“压制”,成本“传导”的滞后,让养殖户们“心力交瘁”!
这天气,真是“雪上加霜”啊!
山东持续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直接把猪肉消费的热情给“浇灭”了!
家庭采购量同比减少了12%,饭店里也只恢复到往年同期的80%水平,这不就是“有价无市”吗?
再说说成本,这可是养殖户的“命根子”啊!
8月,山东玉米价格因为基层惜售,又“抬头”反弹到1.23到1.25元一斤,豆粕价格虽然稳定在3000到3040元一吨,但整体饲料成本依然不低!
猪粮比都跌到5.72比1了,这啥概念?
就是说,你辛辛苦苦养头猪,自繁自养的,才赚40块钱!
而那些外购仔猪的,那更是“心在滴血”,一头猪亏60块!
这可咋整?
国家可不是“吃干饭”的!
眼看着这行情不对劲,农业农村部大手一挥,要求调减100万头能繁母猪,目标是降到3950万头!
这可是“釜底抽薪”啊!
牧原这些大户,也计划年底前减掉32万头,长远来看,这能减少800万头肥猪供应,这可不是“小打小闹”!
这是给市场“减负”呢!
9月1号开始实施的《畜禽养殖场备案管理办法》,这就像给养殖业设了个“门槛”,不是谁想养就能养的了!
特别是咱山东,环保抓得紧,多少小散户,因为粪污处理设施那8万块钱的改造费,直接“含泪退场”了!
这可都是真金白银啊,一下子就能压垮一个家庭!
说了这么多,大家肯定想问,既然行情如此“魔幻”,那咱养殖户和屠宰户,到底该咋办呢?
别急,下面就是给您量身定制的“生存指南”!
养殖户们,得学会“降本增效”加上“灵活出栏”,才能穿越这周期的迷雾!
别再“死扛”了!
玄田算法都给您算出来了,8月20到21号猪价可能稳定在13.65元一公斤左右,这时候标猪就赶紧“出手”!
大猪养殖户呢,别想着一次性清仓,分批次出栏体重在120到130公斤的生猪,就像“蚂蚁搬家”,积少成多!

至于那些外购仔猪的,千万别“头脑一热”就高价补栏,那可是给自己挖坑!
等等吧,9月后仔猪价格可能触底,现在还34.2元一公斤呢,同比降了22.7%,那时候再下手不迟!
饲料可不能马虎,但也不能浪费!
采用“玉米加豆粕加麸皮”这样的“营养餐”配方,既能保证猪的营养,又能降低饲料成本。
再说了,山东的“平台加家庭农场加技术团队”模式,那可是“抱团取暖”的好办法!
共享生物安全设施,PSY(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断奶仔猪数)能提升到25头以上,断奶仔猪成本控制在260元一头,这不就是实打实的利润吗?
“保险加期货”,这可不是啥“玄学”,是实打实的“保护伞”!
积极参与试点,或者直接跟屠宰企业签长期协议,只要能锁定14元一公斤以上的售价,那心里可就踏实多了!
还有啊,深加工企业可以开发腊肉制品,把猪肉的生命周期“无限延长”,这不就是“变废为宝”吗?
屠宰户们呢,要学会“错峰采购”和“渠道拓展”,才能应对市场的挑战!
8月下旬,养殖户可能熬不住了,会有一个“集中出栏潮”,这不就是屠宰户“捡漏”的好时机吗?
目标收购价定在13.5到13.7元一公斤,赶紧“抄底”!
进入9月,开学季一来,学生们都回来了,食堂、餐馆肯定得备货,这白条走货量不得“蹭蹭”往上涨5%到8%?
提前3到5天备货,才能“赢在起跑线”!
别再守着老一套了!
社区团购平台,比如美团优选、多多买菜,这些“新战场”,你得赶紧“抢滩登陆”啊!
推出“冷鲜肉加预制菜”组合套餐,这不就是现代人的“懒人福音”吗?
再和中小餐饮店签周度供货协议,定制分割规格,比如20公斤一箱的精瘦肉,把服务做到位,才能留住客户!
这可是“生死线”!
冻品库存周转天数,千万别超过15天!
利用好冷链物流,减少损耗,这大热天的,白条肉损耗率更要控制在3%以下,这都是“血的教训”啊!
说了这么多,大家最关心的肯定还是:这猪价,到底啥时候能“抬头”啊?
短期内,可能还得“熬一熬”!
8月下旬到9月,供应端集中出栏,搞不好猪价会短暂跌破13.5元一公斤的“心理防线”!
但别急,“黎明前的黑暗”总是最难熬的!
开学季和中秋备货需求,9月中下旬启动,就像给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有望推动价格回升到14.5到15元一公斤的区间!
如果国家调控给力,“去化”效果显现,再加上过年腌腊的“传统大戏”启动,猪价冲上16元一公斤,也不是“痴心妄想”!
但咱们也得“擦亮眼睛”,别忘了还有“幺蛾子”!
11月规模场年底冲量出栏,搞不好又会带来一波“回调压力”,可得警惕着点儿!
市场风云变幻,这些“不定时炸弹”可得盯紧了!
8月20号中美大豆贸易谈判结果,直接影响豆粕成本,这可是养殖户的“命门”啊!
9月环保政策落地进度,非洲猪瘟等疫病风险,哪个引爆了,都可能让猪价“一泻千里”!
看吧,这猪肉市场,可不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吗?
从养殖户的“汗水”和“泪水”,到屠宰户的“精打细算”和“步步为营”,再到咱们老百姓餐桌上的“一盘肉”,背后都是环环相扣的“大文章”!
希望今天的分析和指南,能给身处这场“猪周期”中的你,带来一点点“拨云见日”的启发!
记住,每一次低谷,都是下一次腾飞的起点!
那么问题来了,您觉得这猪价,啥时候能真正“逆风翻盘”?
评论区聊聊,咱们一起出谋划策,看看谁是真正的“猪圈预言家”!
本文就是要把社会正能量给宣扬起来,把积极健康的价值观给倡导出来。要是有侵权的情况,就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刻进行删除或者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