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猪肉的分布图:
1、猪头肉:
包含上下牙颌、耳朵、上下嘴尖、眼眶和核桃肉等部位,其皮厚、质地老、胶质丰富。这种肉适宜凉拌、卤制、腌制、熏烤和酱腊等烹饪方式。
2、凤头皮肉:
此部位的肉皮薄而微脆,肉质瘦中带肥且较为嫩滑。适合用于卤制、蒸煮、烧烤以及做汤或回锅肉等佳肴。
3、槽头肉(又称颈肉):
其肉质较老,肥瘦不分,适合制作包子、饺子馅料,或采用红烧、粉蒸等烹饪手法。
4、前腿肉:
此处的肉质半肥半瘦,略显老态。适合凉拌、卤制、烧烤、腌制、酱腊以及咸烧白(芽菜扣肉)等烹饪方式。
5、前肘(又称前蹄膀):
其皮厚筋多,胶质厚重。适宜凉拌、烧煮、做汤、炖煮以及卤制和煨炖等烹饪方法。
6、前脚(又称前蹄、猪手):
质量优于后蹄,此处仅有皮、筋和骨骼,胶质丰富。非常适合烧煮、炖煮、卤制和煨炖等烹饪手法。
7、里脊皮肉:
此部位的肉质细嫩,肥瘦相连。适合卤制、凉拌、腌制、酱腊以及做回锅肉等佳肴,其肥膘部分还可用于制作甜烧白等甜食。
8、正宝肋:
此处肉皮薄而有肥有瘦,肉质上乘。适合蒸煮、卤制、烧烤、煨炖以及腌制等烹饪方式,可用来制作甜烧白、粉蒸肉和红烧肉等美味。
9、五花肉:
因其一层肥一层瘦共有五层而得名,肉质较嫩且肥瘦相间皮薄。非常适合烧煮、蒸煮以及制作咸烧白、红烧肉和东坡肉等佳肴。
10、奶脯肉(又称下五花肉、拖泥肉等):
位于猪腹部,肉质较差多为泡泡肉且肥多瘦少。通常适合烧煮、炖煮和炸酥肉等烹饪方式。
101、后腿肉:
此处肉质优良且嫩滑,有肥有瘦且相连皮薄。适宜制作白肉(凉拌)、卤制以及腌汤和回锅肉等佳肴。
112、后肘(又称后蹄膀):
质量较前蹄稍差但用途相同可参照前肘的烹饪方式进行处理。
123、后脚(又称后蹄):
质量较前蹄更差但烹饪方式可参考前脚进行处理调整即可满足口味需求。
134、臀尖:
其肉质嫩滑且肥多瘦少适宜凉拌(如白肉)、卤制和腌制以及做汤或回锅肉等佳肴进行品尝体验极佳!
145、猪尾:
含有丰富的皮和胶质而脂肪较少适宜进行烧煮、卤制和凉拌等烹饪手法处理以保留其独特风味!
这是猪的肌肉部位图:
15、猪肌肉的多样性应用:
猪的肌肉,作为肉类食品的重要来源,其用途广泛且多样。从日常烹饪的食材,到各类美食佳肴的配料,猪肌肉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使得猪肌肉成为了众多美食爱好者的首选。
16、凤头肉:
此部位肉质鲜嫩,略带脆爽,肥瘦相间。非常适合制作丁、片、碎肉末,无论是炒、溜还是做汤,都能展现其独特风味。
17、里脊肉:
作为猪身上最细嫩的肉质,里脊肉的应用广泛。它可以被巧妙地切成丁、片、丝,甚至剁成肉丸子,适用于炒、溜、炸等多种烹饪方式。
18、眉毛肉:
位于猪胛骨之上,重约一斤的瘦肉块,色泽略深于里脊肉,但肉质相似。其用途与里脊肉无异,同样适用于各种烹饪需求。
19、夹心肉:
又称夹缝肉或前夹肉,虽然肉质较老、色泽偏红且筋多,但切丁、片、肉末后仍可用于炒、炸或做汤,口感颇佳。
20、门板肉:
肥瘦相间,肉质细嫩且颜色洁白。其肌纤维长,与里脊肉的用途相似,适合炒、溜等多种烹饪方式。
21、秤砣肉:
肉质细嫩,筋少肌纤维短,非常适合切丝、丁、片或肉末。无论是炒、溜还是爆炒,都能展现其美味。
22、盖板肉与黄瓜条:
这两块肉与秤砣肉紧密相连,肉质和用途基本相同。它们可以用于炒、溜等多种烹饪方式,口感鲜嫩。
23、腰柳肉:
与秤砣肉相连的条状肉条,肉质细嫩且水分充足。明显的肌纤维使其特别适合切丁、条或肉末,无论是炒、炸还是做汤,都能表现出色。
由于猪肉的不同部位各具特色,因此它们的烹饪方法也各有讲究。
24、里脊肉
里脊肉,位于猪脊椎骨内侧的条状嫩肉,是猪肉中质地最为细嫩的部位。其烹饪方法多样,如炸、炒、炖等,能制作出各种美味的佳肴。在烹饪过程中,里脊肉能够轻松吸收调味料,使其更加鲜嫩多汁,深受广大食客的喜爱。
里脊肉下方,与大排骨紧密相连的,是一条口感极佳的瘦肉。这条瘦肉中无筋,堪称猪肉中的“嫩肉之王”。其水分含量丰富,脂肪含量却相对较低,肌肉纤维细腻,使得它适宜采用炸、熘、炒、爆等多种烹饪方式。在日常生活中,炒肉丝是许多家庭常用的里脊肉烹饪方式。
25、臀尖肉
臀尖肉位于猪后腿上方,此处肉质鲜嫩,且含有较多的胶质蛋白。在烹饪中,臀尖肉适宜制作肉馅、肉丸等,其丰富的胶质蛋白能为这些美食增添滑嫩的口感。同时,臀尖肉也常用于炒菜,因其肉质细嫩,炒制后鲜嫩多汁,深受食客喜爱。
位于臀部上方,俗称后座或元宝肉的部位,其肉质同样鲜嫩。虽然它与里脊肉相比稍显逊色,在嫩度上不及里脊肉,但烹调时却可完美替代之。对于制作肉丝而言,这块肉可能稍显不足,然而切成肉片后,却非常适合用来制作水煮肉等佳肴。
26、坐臀肉
坐臀肉,位于臀部上方,常被人们俗称为后座或元宝肉。尽管在嫩度上不及里脊肉,但它的肉质同样鲜嫩,且在烹调时可以完美替代里脊肉。若用于制作肉丝,或许稍显不足,然而切成肉片后,却极适合用来制作水煮肉片等佳肴。
坐臀肉之后,我们再来看一块位于后腿上方、臀尖肉下方的肉——后腿肉。它几乎全是瘦肉,但肉质相对较老,纤维较长。在烹饪中,这块肉常被用于制作白切肉或回锅肉。虽然它的吃法选择相对较少,但独特的口感和烹饪方式,依然让它在餐桌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27、五花肉
五花肉,位于后腿肉与腹肉之间,是猪肉中非常受欢迎的一部分。它肉质嫩滑,肥瘦相间,是制作各种美食的理想选择。无论是炖煮、炒烤还是腌制,五花肉都能展现出其独特的美味。在烹饪中,它常常被用来制作经典的菜肴,如红烧肉、梅菜扣肉等,深受人们喜爱。
位于肋条部位肘骨的五花肉,其肉质肥瘦相间,是烹饪中的佳品。无论是红烧、白炖还是制作粉蒸肉,都能展现出其独特的美味。调制得当的五花肉,香气四溢,让人回味无穷。
28、前腿肉
前腿肉位于猪的前腿,肉质鲜嫩多汁,是烹饪中的常客。它常被用于炒菜、炖汤或制作馅料,口感鲜美,备受喜爱。
前腿肉,有时也被称作前槽或夹心肉,位于猪前腿的上部。其肉质特点为半肥半瘦,纤维较为粗糙,但筋道十足,同时具有出色的吸水能力。这使得它非常适合用于制作馅料以及肉丸子等美食。
29、猪前排肉
猪前排肉位于猪前腿最上方的部位,这部分肉的肉质同样半肥半瘦,筋道有力。与前腿肉相比,前排肉的瘦肉部分更多,而肥肉部分则相对较少。这种肉质特点使得它成为烹饪中的理想选择,无论是炖煮、炒制还是烤制,都能展现出其独特的美味。
又被称为上脑肉,它位于猪的背部,紧靠脖子之处。这块肉的特性是瘦肉与肥肉相间,肉质显得较为细嫩。因此,它非常适合用于制作米粉肉或进行炖煮,能够带来细腻而丰富的口感。
30、上脑肉
上脑肉,又被誉为奶脯肉,它坐落于猪的背部,紧邻颈部。此部位的肉质特点在于其瘦肉与肥肉的交织,使得肉质显得分外细嫩。正因如此,上脑肉成为制作米粉肉或进行炖煮的绝佳选择,其口感细腻且层次丰富,深受美食爱好者的喜爱。
又被称为下五花、拖泥、肚囊,这部分肉位于肋骨下方的腹部,其特点是结缔组织丰富,包含大量泡泡状油脂,并夹杂着薄薄的瘦肉层。由于肉质较为一般,因此常被用于制作腊肉或提炼猪油。此外,它也可以经过烧炖或用于制作酥肉,口感独特。
31、弹子肉
弹子肉,又称之为五花肉,是位于猪腹部的一块肉。其特点在于结缔组织相对较少,瘦肉层较为集中,肉质鲜嫩。由于五花肉在烹饪过程中易于入味,因此常被用于制作炒菜或烧烤,口感鲜美。同时,它也可以经过腌制后制作成咸肉,别有一番风味。
32、后腿肉
后腿肉位于猪的后腿部位,以瘦肉为主,肉质细嫩且筋少,肌纤维短。这使得它非常适合用于炒、煸、炸等多种烹饪方式,口感鲜美。
1、蹄膀
蹄膀,即猪的前腿或后腿膝盖以上的部位,富含胶质和筋道。经过烹饪,它变得鲜嫩多汁,既可单独享用,又可搭配其他食材,制作出美味的佳肴。
又称肘子肉,它位于猪的前后腿下部。在口感和烹饪方式上,后蹄膀相较于前蹄膀更胜一筹,既适合红烧,也适宜清炖,能制作出多种美味佳肴。
0、颈肉
位于猪颈部的颈肉,质地较嫩,带有一定的脂肪。在烹饪中,它常被用于制作馅料或炒菜,口感鲜美,营养丰富。
又称血脖、槽头肉,位于前腿的前部与猪头相连处,这是宰猪时的主要刀口位置。这部分肉通常带有污血,肉色发红,且肥瘦相间不明显,因此肉质相对较差。在烹饪中,它常被用于制作馅料或叉烧肉。
在给猪肉的不同部位进行分类时,我们通常将其分为四个等级。特级猪肉包括里脊肉,其肉质细腻、口感鲜美。一级猪肉涵盖通脊肉和后腿肉,这些部位的肉质也相当出色。二级猪肉则包含前腿肉和五花肉,这些部位的肉质稍次一些,但仍然适合多种烹饪方式。而三级猪肉则主要指血脖肉、奶脯肉以及前肘和后肘等部位,这些部位的肉质相对较差,通常用于制作馅料或叉烧肉等烹饪方式。
